分享
  • 收藏
  • 举报
    X
    【费县故事】费城记忆之1978
    207582
    0

           ◎ 平凡

          费县的县城,最初是在浚河岸边的古鄪城,也就是今天的上冶镇古城村一带。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费县官府在祊河岸边另建了一座新城作为治所,即今天的费城,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唐、宋、金、元、明、清、民国等历朝历代,都以费城作为县治。1947年7月,人民解放军赶跑了国民党军队,解放了费城,这座千年古城又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1951年夏天,费县人民政府从埠下迁到了费城。当时的老县城,面积只有0.554平方公里,城垣周长仅为2公里。费城作为费县人民政府驻地,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县人民最关注、最向往的地方。费城发生的一点一滴变化,都为全县人民所瞩目。

        1978年9月至1980年7月,我在费县第一中学读高中。在这两年时间里,我把费城的大街小巷走了无数遍,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两年,正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即将全面启动的重要转折时期。此前的费城,保留了几百上千年的原始风貌;此后的费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文字记录下当时的印象,非常有必要。

          1978年的时候,费城的区域范围还不大。我所就读的一中,位于自由街西端,是县城的最西南角,院墙西边就是庄稼地。药材公司是县城的最西边,向西走过一大片庄稼地才到城关中学(今实验中学)。计量所(今技术监督局)是县城的最北边,再往北就是大片的养鱼池和农田,隔着农田是人民医院。县城的东部边界是祊河,河东岸就是郊区了,有副食品加工厂、纤维板厂、标准件厂、化肥厂、麻袋厂、毛巾被厂、纺织机械厂等十几个工厂。县城的最南边是团结街,也就是原来的费城南关,有南关完小、费县印刷厂、城关粮管所等单位。

         城内的主干道,主要有民主街(北起百货大楼,南至新华书店)、建设路(东起温河桥,西至药材公司)、胜利街(北起药材公司、南至一中)、自由街(东起新华书店,西至一中)。形成了一个矩形的环线。

          城内的房屋绝大多数是低矮的平房,以草房居多,瓦房很少。楼房非常稀罕,只有县政府办公楼、百货大楼,人民医院门诊楼、城关医院门诊楼等寥寥几座;人民照相馆里面,有一座楼梯狭窄、极为简易的两层小楼。最高的建筑物是六层的“红旗旅社”大楼,刚刚建成,还没有交付使用。我曾经多次与同学一起爬上楼顶,一览无余地俯瞰费城全貌。

         最大的商店是百货大楼,位于“红旗旅社”对过,三层楼。还有个“百货公司”门头,位于今天的影剧院北侧;斜对过是“烟酒公司”门头,位于公安局南侧。最南头路西是城关供销社的综合门市部,呈L形,俗称“拐角门头”。这几个商店都分布在同一条南北大街上。

          从“拐角门头”往东走,两旁都是青砖黑瓦的老屋,一路下坡,就到了河滩的集贸市场。农历“三、八”,是费城大集,县城周边几里、几十里的老百姓就会来这里赶集,卖掉自己生产的农副产品,买回所需的生活日用品。

          整个县城只有“人民饭店”(俗称“南饭店”)、“大众饭店”(俗称“北饭店”)两个饭店;外加一个很小的“菜馆”,在北关小学旁边。城外还有两个饭店,一个是人民医院附近的“健康饭店”,一个是城东的“工农兵饭店”。这几个饭店,全都是国营饭店,没有一家个体私营饭店。饭店里除了供应杂烩汤,还出售馒头、锅饼、油条等面食,需要粮票,没有粮票就买不到。

        “大众饭店”的西侧是“费县汽车站”,有班车发往临沂,其余都是过路车。汽车站的南侧是“费县煤建公司”,东侧是“费县酒厂”。酒厂的东侧紧靠唯一的跨河大桥——“温河大桥”。

         城内最豪华的娱乐场所,是计量所南边的“费县电影院”。它是费城第一座封闭式大型电影院,建于1976年。每当新影片放映,售票窗口就会排起长龙,甚至挤作一团,一票难求。电影院的东边,有个“文物商店”,里面有租赁连环画的,看一本1分钱,我经常去看。

         在“百货公司”门头的南侧,还有一座“费县剧院”,主要用作剧团排练、演出,偶尔也放几场电影。有时候县委、县革委也在这里召开大型会议。后来剧院的墙壁出现了裂缝,成了危房。1983年拆除,随后扩建成了“费县影剧院”。

         当时已经有电视机了,但是极为罕见。据说整个县城只有4台电视机,全都是公家购买的,总工会1台,农机局1台,农机厂1台,师范1台。我到总工会看过几次,记得是在今天的县政府办公楼一楼东头。放电视的时候,免费观看的观众把房间挤得水泄不通。电视机是高档奢侈品,还没有私人购买的。

        最让费城人感到自豪的是,城内有一所大学——临沂师范专科学校。它也是整个临沂地区的最高学府,位于中山前村东、许家崖水库干渠北侧。师专的东侧是一所中专——费县师范学校。莘莘学子出入于费城的街头巷尾,为费城增添了靓丽的风景。可惜,1984年临沂师专搬离费城迁往临沂市区,对费县来说确实是巨大的损失。

         城内的普通居民,分别居住在七个街道,实际上是七个城中村,即:民主街、和平街、自由街、平等街、团结街、胜利街、幸福街。当时还是人民公社时期,全都称作“大队”,如“民主街大队”“和平街大队”等,隶属于“城关人民公社”管辖。街道居民都是人民公社的“社员”,农业户口,靠种地为生。这七个地名,既是大队名(村名),也是街道名。它们都是1951年县政府迁来费城之后新命名的名字,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鲜明的时代印记。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费城以祊河左岸的内城为中心,逐步向外扩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县城的区域范围,号称“七街八村”。所谓“七街”,即上述七个城中村;所谓“八村”,则是指县城周边的八个村庄,即下河头、鲁公庙、上店子、下店子、郭家园、高家楼、三里沟、中山前。这八个村庄,也纳入了城区范围。

          1986年的费县城区,东起烈士陵园,西至朱家庄,南起北巩庄,北至钟罗山,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2010年,县城区域再次扩大,西至员外庄,北至荣和庄,东至肖山,南至文山,城区面积218.48平方公里。2015年,县城区域向东扩展,新规划了“东城新区”,新时代药业、青岛理工大学、新一中连同整座肖山都涵盖在内,最东边到了岩坡工业园的岩滨路。

         站在钟罗山上俯瞰费城,最吸引眼球的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十几层、二十几层,如雨后春笋般傲然挺立,彰显着千年古城的勃勃生机。费城长大了,也长高了。

       ——摘自《费邑地名考》

     作者简介 平凡,男,祖籍江苏省灌云县,1965年1月出生于山东省费县。原费县作家协会主席,历任费县旅游局副局长、费县史志办公室总编辑、蒙山天蒙景区管委会党委副书记等职。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长期致力于地方文史研究,著有《费邑杂考》《费县掌故》《费县历代诗文选注》《费邑地名考》等。




    3
    赏礼
    赏钱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
        你可能感兴趣的主题
    恢复多功能编辑器
  • 3 1
  • 推荐内容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