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收藏
  • 举报
    X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沂蒙精神重要论述研究
    627604
    0

       近日,由中共罗庄区委党校推荐的沂蒙精神主题征文作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沂蒙精神重要论述研究》,获得2019年度全市党校系统沂蒙精神理论研讨会征文一等奖。该文通过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2011年、2013年分别以书信和视察重要讲话的形式关于沂蒙精神的三个重要论述,阐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沂蒙精神的精准概括和高度定位,指向鲜明、内涵丰富,对提炼出沂蒙精神历经不同时代而凝练成熟的地域性精神特质、明确沂蒙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鲜明特色、赋予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的新使命的研究中,视角独特,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题记

          ◎李胜军 宋开元

        2011年、2013年习近平同志分别以书信和视察重要讲话的形式对沂蒙精神进行了准确的概括和高度的定位。这是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迈进新时代之际,习近平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未来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什么样的精神的重要论述。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沂蒙精神的概括和定位,体现在三个重要论述中

      2011年给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八一希望小学的复信,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沂蒙精神的第一个重要论述。2011年9月27日,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八一希望小学吕文凯同学致信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习近平同志,汇报了该校情况及个人在校学习生活情况。习近平同志10月31日复信,对吕文凯及广大同学予以鼓励。习近平在信中说:“吕文凯同学:我认真读了你的来信。你的家乡沂蒙山是光荣的革命老区,为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塑造了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养育了一代代英雄的沂蒙儿女。你所在的小学是解放军捐资建设的,饱含着党和军队对老区人民的深情厚谊。从你的来信中了解到,你和同学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我感到十分高兴。”在这封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将沂蒙精神概括为“爱党爱军、无私奉献”。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参观了沂蒙精神纪念馆,并在展厅会见了模范人物。在讲话中发表了关于沂蒙精神的两个重要论述。一是“我一来到这里就想起了革命战争年代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事迹十分感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次重要讲话把沂蒙精神定位为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二是“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用高度凝练语言总结出沂蒙精神形成的过程,深刻阐述沂蒙精神的本质内涵,并指出了沂蒙精神铸就的过程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两个重要事件中发表的三个关于沂蒙精神的重要论述,为我们鲜明地指出了“沂蒙精神是什么?”的核心问题,是对沂蒙精神的高度概括和精准定位,即:“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近年来,我国学界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沂蒙精神的重要论述研究中,很少有专家学者关注2011年给临沂市蒙阴县八一希望小学复信的具体内容,没有认识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沂蒙精神具体内容的概括和定论。今天我们从沂蒙精神的概括和定位角度来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两个重要事件中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重新认识沂蒙精神的内容和新时代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沂蒙精神的概括和定位,提炼出历经不同时代而凝练成熟的地域性精神特质

      习近平在给八一希望小学学生复信中写到:沂蒙山是光荣的革命老区,塑造了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爱党爱军、无私奉献”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历年来社会各界研究沂蒙精神的高度认可和总结定论。在习近平同志概括沂蒙精神之前,关于沂蒙精神的研究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1989年,时任山东地委委员、宣传部长的李祥栋在《临沂大众报》发表题为“发挥老区精神,弘扬沂蒙精神”的文章,总结沂蒙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形成的沂蒙风范和精神,首次将沂蒙精神概括为“团结奋斗、无私奉献、艰苦创业、求实创新”。二是1990年2月2日,时任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将沂蒙精神概括为“立场坚定、爱党爱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三是1997年,中共临沂市委、市政府把沂蒙精神概括为“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目前社会各界一直采用1997年中共临沂市委、市政府对沂蒙精神的表述。

      1989年、1990年、1997年山东各界关于对沂蒙精神的三次表述虽然在文字上略有差异,但是在内容上是基本一致的,都能体现不同历史时期沂蒙人民宝贵的行为风范和精神风貌。无论是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时期,沂蒙大地上的革命者和建设者,在共同的事业中团结奋斗,在沂蒙的热土上艰苦创业,在具体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求实创新,始终坚定爱党爱军的政治立场,表现出无私奉献的高贵品格,这些高贵的气质不断地凝聚、提炼、升华。在研究沂蒙精神的过程中,社会各界逐渐提炼出“团结奋斗、无私奉献、艰苦创业、求实创新、立场坚定、爱党爱军、无私奉献、开拓奋进”等精神特质,这些都是沂蒙地区广大人民所具有的精神。所以我们可以确定:1989年、1990年、1997年关于沂蒙精神的表述内容符合沂蒙地区人民的品格。

      一个地区性精神上升为国家和民族精神,必须是践行国家和民族核心价值的先进代表,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事业中具有代表性,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在前期研究中沂蒙精神是什么的概括中,“团结奋斗、无私奉献、艰苦创业、求实创新、立场坚定、无私奉献、开拓奋进”的精神品格在沂蒙大地确定存在,但这些不是沂蒙地区广大人民所独有的高尚品格,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积累和沉淀的民族精神的部分内容,都隶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在沂蒙精神的概括中,“爱党爱军”精神的形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革命战争年代所形成的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的独特情怀。在这些高贵的民族精神特质中,沂蒙人民在“爱党爱军”上是集体的践行,涌现出了沂蒙红嫂乳汁救伤员、兵妈妈胡玉萍等拥军爱国英模人物,表现出“无私奉献”的精神特质,是全国各地、各民族人民爱党爱军的优秀代表和典型。沂蒙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为全国各地、各族人民塑造了生动鲜活的“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楷模和范本。

      一个地域性精神的形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必须是经过时代检验和印证的地方人文个性。在经济建设时期,沂蒙人民在“爱党爱军、团结奋斗、无私奉献、艰苦创业、求实创新、立场坚定、开拓奋进”等精神的指引下,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新的伟大成就。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沂蒙人民在经济建设事业上的成就和经验与发达地区相比有很多落后的地方,虽然在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等精神特质上没有涌现出在全国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典型,然而沂蒙人民对党的无限忠诚和人民军队的深厚情谊一直没有变,在“全国双拥模范城”评先中,临沂市三连冠。沂蒙人民“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精神特质在全国的表率和示范地位没有变。这种历经不同时代而永不变色的特质,才是最最闪光的沂蒙精神特质。正因为此,习近平在给八一小学复信中明确地把沂蒙精神概括为:“爱党爱军、无私奉献”。

      在革命战争时期,沂蒙人民爱党爱军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无私奉献的革命实践,沂蒙人民对党的忠诚是与党和人民军队水乳交融的价值基础,从而以无私忘我的实践投入到党所领导的伟大革命事业中,与党和人民军队生死与共。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沂蒙精神的概括和定位,明确了沂蒙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鲜明特色

      一个地域性精神上升到党和民族层次根植于中华文化,展现时代风貌,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代表。沂蒙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精神是以党的先进文化为指导形成的具有时代使命的精神特质,为引领全国人民共同融入党的伟大事业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据地,从1935年到1948年,在物资极其短缺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产生于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在屠刀面前不屈服,坚持革命斗争,大力发展党组织,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巩固扩大红军力量,建立湘赣边界工农政权,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第一个立足点。在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红军创造了人民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经验,形成了以“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闯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西柏坡精神由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产生于中国革命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决定着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集中体现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彻底革命精神,体现了头脑清醒、目光远大的胜利者图强自律的精神。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永不停步,将革命进行到底;执政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个“务必”,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团结高效,加强党的集中统一。它的核心是教育全党要经得起新的历史阶段的考验。它的实质是巩固和加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地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是中华民族高尚精神品格与时代发展结合的时代精华,是中华优秀文明的传承和发展,本质是民族精神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事业在同一时代不同地域的不同行为表现。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爱党爱军、无私奉献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展示了沂蒙人民所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自古以来,沂蒙人民一贯崇尚进步。在党的领导下,沂蒙人民的愿望开始变成现实。经过战争的考验,沂蒙人民从亲身经历中看到了党的英明伟大,形成了坚定的爱党爱军的政治觉悟。并将这种发自内心的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参军参战,赴汤蹈火,在所不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沂蒙人民这种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更突出,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展现出“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民族精神和时代特色,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沂蒙人民政治本色的根本体现。爱党爱军成了一代又一代沂蒙人民坚定不移的思想规范和自觉行动,是沂蒙人民政治本色的根本体现,构成了沂蒙精神的闪光点和耀目风采。

      在革命战争时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和党的领导下,不同地区民族精神的先进品格和党的指导思想深度融合,在各个革命根据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革命精神,这些地域性的精神融入了党的历史使命,引领并创建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伟大事业,从而具有了国家和民族特质,成为践行国家和民族精神的杰出代表。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说“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沂蒙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都包含了“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高贵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的概括和定位,明确了沂蒙精神在党和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具有的示范性、典型性精神特质,把沂蒙精神对党的忠诚这一思想灵魂凝练出来并给予高度定位。

      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沂蒙精神的概括和定位赋予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的新使命

      习近平给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八一希望小学的复信明确提出:“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沂蒙精神是什么?”的定论。自2008年至2014年,在公开报道中,习近平在收到国内外干部、群众来信之后,共回信16封。收到习近平回信者,大都与他有过接触,其中主要是他考察时曾到过的地方。作为国家领导人,对于群众反映的诉求,习近平的回信毫无疑问是有价值导向意义的。在对习近平回信的研究中发现,回信是其密切联系群众的执政新风格,传递了其执政理念和执政目标。同样,2011年10月31日习近平复信山东省蒙阴县八一希望小学学生吕文凯传递了习近平的历史情怀和执政理念,包含革命战争时期亲人与沂蒙老区结下的情怀,透射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沂蒙精神在新时代做出什么样的新贡献的厚望。2013年11月视察山东时的重要讲话,把沂蒙精神定位为党和国家的精神财富。指出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两次重要论述时隔两年,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身份对沂蒙精神进行了概括,党的十八召开后,以党和国家领袖的身份肯定了沂蒙精神的地位。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沂蒙精神两次重要论述的重要意义越来越清晰。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明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鲜明地指出,进入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必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把沂蒙精神的特质高度概括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深刻揭示了党同人民、军队与老百姓同心同向、血肉相连的关系,回答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了谁、相信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回答了人民群众为什么坚定跟着共产党走、党为什么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一历史拷问,回答了什么是忠诚担当、无私奉献这一政治课题,回答了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这一时代命题。这就是沂蒙精神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我们永志不忘的红色血脉。

      “爱党爱军”表述了沂蒙精神的价值取向。在革命战争年代,军队建设是党的主要工作内容,党的主要方针政策集中表现为打倒“三座大山”让人民当家做主人,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跟着共产党干革命。沂蒙人民对党的热爱体现在参军和拥军的具体行动上,其实质是:人民跟党走的坚定政治信念和立场选择,是沂蒙人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生动实践。“无私奉献”体现了沂蒙精神在实现最高价值过程中使命与行动,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把个人的人生价值与党的目标高度统一,在党的领导和指引下,个人的价值、信念、使命、立场和行为与党的宗旨和目标完全融合、高度统一,在经济建设时期,沂蒙人民对党的忠诚和人民军队的热爱从来没有改变,爱党的立场没有变,爱军热度没有减,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无私奉献精神继续发扬和传承。进入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在正在进行的伟大斗争中,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在新时代建立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和军民关系需要继续发扬好“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诞生于沂蒙老区,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革命战争年代我党加强自身建设与人民群众共同铸就的优秀成果。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的塑造和形成,从党的建设层面,说明我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人民群众作为创造历史伟业的根本力量,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全部工作始终,是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的。要牢记党的光辉历史,自觉践行初心使命,让水乳交融、生死与共这一沂蒙精神的特质,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续写新时代党群关系新篇章,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沂蒙精神的寄托和厚望。(作者单位:中共罗庄区委党校)

      参考资料:

      1、《沂蒙精神学习读本》 沂蒙精神学习读本编写组 2014年11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习近平都给谁回过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1月29日第五版 记者:刘少华

      3、《习近平复信沂蒙山区少年,冀少年靠双手建设家乡》 齐鲁晚报 2011年11月11日 记者:刘遥 贾瑞军

      4、《习近平:沂蒙精神要大力弘扬》 新华网 2013年11月25日


    6
    赏礼
    赏钱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
        你可能感兴趣的主题
    恢复多功能编辑器
  • 3 1
  • 推荐内容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