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临沂付庄鬼集的故事家喻户晓 为什么天亮就散 真正的原因是这样的

1738次观看作品发布于2018-07-14 23:12

0 收藏

     □翟小锋

        近期在朱陈整理《朱陈村志》,在搜集朱陈风土人情的时候,才知道“鬼集”也是朱陈特有的一种民俗。因朱陈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商业重镇,煤炭资源丰富,瓷窑众多,勤劳的朱陈人为了不影响一整天的工作,往往天不亮就去集市置办好一些生活日用品。久而久之,人们养成了赶早集的习惯。于是人们称“早集”为“夜猫子集”,俗称“鬼集”。

     和朱陈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付家庄集市,也是很叫得开的“鬼集”。

    清朝末年,有这么一个传说:十个香港不如一个周村,十个周村不如一个付家庄,十个付家庄不如一个老母殿子风光 。

    这个传说中的老母殿子村,就是现在的劳模店村,据说该村建于隋朝,因村里有一座香火旺盛的观音老母庙而得名,村民都会一门独特的铸铁技术,铸造的铁锅、铁壶、铁盆、锅盖、鏊子等铁器几乎垄断了整个国内市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号召村民在该村建设鲁南兵工厂,生产炸弹、手榴弹等武器。1947年,罗炳辉将军将老母殿村兵工厂生产的武器成为鲁南战役重要法宝的事迹,汇报给陈毅将军,陈毅将老母殿村授予“劳动模范村”的光荣称号,从那时起,老母殿子村正式更名为劳模店村。

    随着老母殿子村铸铁业的发展,全国的客商多来这里采购商品,于是和老母殿子村相邻的付家庄,成了客商云集之地。也有了“先有老母殿,后有付家庄”之说。

   客商们为了早早赶回家乡,在老母殿子村采购铁器后,就在付家庄将自己带来的土特产和用不着的物品集中在一起叫卖,或者和当地人交换物品。而当地的老百姓为了早早投入工作,女人们会在这个人口比较密集的地方购买一些外地客商带来的物品和需要的生活用品,男人们则喝上一碗糁或者丸子汤,吃上几个驴蹄子烧饼或者油条,养精蓄锐,早早投入到养家糊口的工作中。日久天长,付家庄的早集就形成了,鸡叫时分就开始经营,天一亮就结束,于是慢慢就被人们称为“鬼集”。

    付家庄的“鬼集”,每逢“二、七”为集,但所有的小商小贩摊前必放一个水盆,说起来这还有一些讲究,有一些蛮有味道的传说。

     话说杨河湾有一对孤儿寡母,专门蒸馍馍(馒头)卖,有一天付家庄逢集,母亲就早早蒸好馍馍,让儿子挎着垸子去卖馍馍。儿子迷迷瞪瞪地从杨河湾出发,过了老母殿子村,走到小围子附近,突然看到一个深宅大院灯火通明,一伙人在当天井(院子)吆三喝四打牌(老牌,类似于牌九),这小伙子也累了,好奇心又重,就放下垸子看他们打牌顺便歇歇脚。看了一会,其中一个人就问小伙子:你从这里揍什么的?(你来这个地方干什么?)。小伙子说是去付家庄集市卖馍馍的。这人就说:你别去了,我们打了一夜的牌,都饿了,我们一人买两个。

  小伙子很高兴,一垸子馍馍很快就卖光了,钱袋子里也装满了卖馍馍的铜钱。

   回到家可傻眼了,钱袋子里哪有一文铜钱呀,竟然是半袋子纸灰。

   在母亲的陪同下,小伙子又来到昨晚卖馍馍的地方,什么深宅大院也没有看到,只有一个又一个的坟头,很多坟子前面都放着两个白白的馍馍。

      这小围子村前面是有名的官地,是埋葬死人的地方,很多夭折的孩子也经常扔在这里,我在付庄联中上初中时小围子是必经之路,还会经常看到人们丢弃的小死孩。

  当然在“鬼集”盛行的付家庄,经常有不甘寂寞的小鬼来集市骚扰客商。自从“小鬼买馍”的事件发生后,人们开始注意保护自己的权益,纷纷买一些小水盆放在摊位前,将收到的铜钱丢到水盆里,能沉底且有声响的就是真钱,浮在水面上且没有声响的就一定是纸钱,就坚决不收。

      如今人们生活好了,显得有点腐化了,早晨八点集市上还不见人影,这要在以前,这个点可是罢集的时间呀。

听…

那弥漫在晨雾里久违了的声音:

“喝糁了!!!”

“热豆腐!!!”

“胡粥!粥豆子不要钱!!!”

“羊肉包子!!!”

 “馍馍!翻滚热滴大馍馍!!!”

     如今“鬼集”早已成为美好的回忆。

 但记忆深处,“鬼集”还是那么人声鼎沸、擦肩攒动、炊烟袅袅、车水马龙。

  本文写于2018年7月14日


全部评论(0)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