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大禹诞生于山东平邑颛臾城

7886次观看作品发布于2018-11-30 22:08

0 收藏

摘要:本文在依据《史记·五帝本纪》、《史记·夏本纪》梳理出禹直系亲属、旁系亲属基础上,结合《山海经》《尚书·禹贡》、《帝王世纪》等文献记载以及近现代考古成果,运用著名的“二重证法”,从大禹世系关系及亲属地望角度,考证了包括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等“五帝”在内的禹之亲属的地望所在——“穷桑”及其周边区域。进一步运用历史学、易学、文字学、训诂学的方法释“穷桑”位于临沂平邑县境内,并结合禹之父鲧所居地进而得出禹生于平邑境内的古颛臾(颛顼)城的结论。

关键词:世系 五帝蒙山东夷考 穷桑 大禹出生地

大禹是我国上古时期著名的治水英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开国国君。关于大禹故里的说法有多种。笔者认为,破译大禹的身世及地望密码,仅仅靠文献记载的只言片语是难以得出最接近事实的结论的,必须把其放在所在的自然、社会环境中,特别是其无法脱离的社会关系中去考察。

一、禹亲属关系考证

帝王世系文献《史记·夏本记》载:“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gun),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祖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

颛顼帝位阐让玄嚣之孙高辛立,为帝喾。帝喾崩,子放勋立,为帝尧。鲧一直为人臣。当帝尧之时,洪水滔天,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以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治水无状,乃殛(ji)鲧于羽山以死。于是舜举鲧子禹,而继鲧之业。[  [汉]司马迁,《史记》,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第14页]

《五帝本纪》曰:“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

由此可以看出,大禹其父亲鲧,其祖父颛顼,其曾祖昌意,其高祖黄帝。其一家五代只有曾祖昌意、父亲鲧未曾称帝。第二段、第三段文献显现,颛顼帝把帝位禅让于玄嚣之孙帝喾,帝喾崩,而子放勋立,为帝尧。舜帝为远祖孙。禹之父鲧治水不力,被舜殛死蒙之羽山,舜推鲧之子禹治水。从黄帝到舜、禹都是同姓同宗之人。

二、禹之高祖父黄帝地望考证

关于黄帝出生及地望的主要有以下文献:

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载:“炎帝自陈營都於鲁曲阜。黄帝自穷桑登帝位,后徙曲阜。颛顼始都穷桑。穷桑在鲁北,或云穷桑即曲阜也。又为大庭氏之国,又是商奄之地”。

《史记·正义》又载:“皇甫谧云:黄帝生于寿丘,在鲁城东门之北。居轩辕之丘。‘《山海经》云:“此地穷桑之际,西射之南’是也。”[西汉,司马迁撰《史记》,(唐张守节  正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史记·五帝本纪集解》曰:“帝轩氏,母曰附宝,之郊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于寿丘。寿丘在鲁东门之北今在兖州曲阜县东北六里。生日角龙颜,有景云之瑞,以土德王,故曰黄帝。[西汉,司马迁撰《史记》,(南朝宋 裴骃  集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页。]

《宋书·符瑞志·上》:黄帝轩辕氏,母曰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郊野,感而孕。二十五月而生黄帝于寿丘。[ 《宋书·符瑞志·上》]

《曲阜县志·古迹》载宋正史:宋大中祥符五年闰十月,宋真宗以始祖黄帝生于寿丘之故,下诏改曲阜县名为仙源县,并徙治所于寿丘。诏建景灵宫于寿丘,以奉祀黄帝。[ 清,《曲阜县志·古迹》]

以上存世文献的观点较为统一,即黄帝出生于寿丘,自穷桑登帝位,后迁徙于曲阜。关于“寿丘”所在,史学界对“寿丘在鲁东门之北今在兖州曲阜县东北六里”的观点一致认同;关于“穷桑”所在,至今未有定论。笔者运用历史学、易学、文字学、训诂学的方法释“穷桑”位于临沂蒙山南麓平邑县境内。

(一)穷桑之“穷”。

《辞海》:“穷:极;尽。[ 《辞海》(第六版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4月]” 穷为极,为尽。从易学

角度,阳极而阴生,阴尽而阳生,穷为阴阳无穷。穷极而太极,穷即大,大即太。穷、空、大、太不同语境多互通。如穷与空互通,穷桑又多称“空桑”;太与大互通,《山海经·大荒东经》载:“东海之外大荒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其中大言可释为大山、太山、穷山。据此,《左传·隐公八年》:“郑伯请释太山之祀,而祀周公使宛归太山之祊而易许田。”西晋杜预《释地》曰:“祊,郑祀太山之邑也,在琅玡费县东南。”其中的太山可作大山、穷山解。《山海经·海外西经》:“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相绕。”[ 方韬译注《山海经》,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187页。]中的 “穷山”应与《左传·隐公八年》之中的“太山”为同一座山。根据《左传·隐公八年》描述的地理方位结合现今地貌可知文中“太山”为今蒙山。

“穷极而太极”,笔者在拙作《临沂蒙山自然之形体与伏羲文化》中有言:“蒙山主峰,龟蒙顶,海拔1156米,主峰有群龟探海,站在龟蒙顶观望,近取诸身,龟蒙顶象太极。[ 张维保,张荣玉,《伏羲与山东蒙山地区的雷泽湖及成纪》[J]《周易研究》,2016(5):44]伏羲在蒙山龟蒙顶为太极,太极分两仪,两仪份四象,四象份八卦,而始作先天阴阳八卦。”将蒙山与太极相联系,建立起“伏羲在穷山作八卦——穷极——太极”的演化体系,里这也可当做蒙山为穷山的佐证。关于蒙山的“蒙”,《韵会》载:“颛,蒙也。”可见 “蒙”字与化石般的文字“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足见“蒙”与“穷”“太”的历史深度相当。

(二)穷桑之“桑”。

清《康熙字典》引用十二篇文献[清,《康熙字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12月第一版,第471--472页]作了详细解释:

1.桑,《说文》载:“蚕食叶。徐曰:叒(ruò)音若,日初出东方汤谷所登扶桑也。蚕所食神叶,故加木叒下以别之。” 

2. 《典术》:桑,箕(jī)星之精。

3. 《诗经·豳(bīn)风》注疏:“爰求柔桑,稚桑也。猗(yi)彼女桑,荑桑也。蚕月條桑枝落,采其叶也。”

4.《礼·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

5.《史记·貨殖传》:“齐鲁千亩桑麻,其人舆千户侯等。”

6.《尚书·禹贡》:厥筐漆丝;又其材中弓干。

7.《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取干之道,柘为上,漆桑次之。又台桑,地名,啓所生处。

8.《楚辞·天问》:焉得峹山氏女,而通之于台桑。又空桑,山名。

9.《卢氏春秋》:伊尹生于空桑。又桑扈,鸟名。

10.《左传·昭公十七年》:九扈为九农正注:桑扈。

11.《山海经》:白马山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山,空桑之水出焉。

12.《括地志》:徵(zhēng)在生孔子空桑之地,今名空竇(dòu),在曲阜县南二十里女陵山。

笔者对这十二种解释作如下解读:1.《说文》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是我国第一部字典,具有极高权威性。其释“桑”为:蚕食的叶子,为桑叶。其又指出:“日初出东方汤谷所登扶桑也。”

2.《典术》为《明史·职官志四》中的一篇。“箕”是二十八宿之一,角、亢、氐、房、心、危、箕为东方七星七宿,把桑比天上箕星之精华,足见桑出东方。

3.《诗·豳(bin)风》爰求柔桑,稚桑也。桑像美丽柔嫩姑娘,桑为荑桑,荑为桑,在东夷之桑地,为东夷。

4. 西汉礼学家戴德《礼·月令》:蚕春月,命令在虞地管理山泽桑林的官,不要伤桑枝,爱护桑叶。

5.《史记·貨殖传》据此可知蒙山所在的齐鲁大地有大面积桑树种植,与上文所指“穷山”的位置相呼应。

6.《书·禹贡》:大禹在自家穷桑之地,治水,种桑,编筐,抽丝织布,取桑杆材。

7.《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制作弓箭所用的干在取材上以柘树为最佳,其次是桑树,可见在当时同属桑科的柘树、桑树已广泛存在并用于生产、生活。柘为扶桑木。蒙山南麓有两个千年古村,柘沟村,又台桑穷桑,禹之子啓的出生地。

8.《楚辞·天问》: 峹山之女,禹之夫人娘家在台桑,又穷桑,桑山名,蒙山。

9.《卢氏春秋》: 伊尹出生空桑,伊尹是夏未,商的大臣。

10.《左传·昭公十七年》:穷桑所在沂蒙山是扈氏的发源地有九扈。

11.《山海经》:白马山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山,空桑之水出焉。

12.《括地志》:孔子母徵在空桑地生孔子。空桑在曲阜南二十里尼山之女陵山。此处之“空桑”应与穷桑相对应,两者相对距离应不远。空桑之桑当为实指即桑地区域。

又据文献《通鉴外纪》《路氏》《淮南蚕经》等文献记载黄帝正妃“嫘祖是种桑养蚕的祖先”[ 《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12月第一版,第1069页。],这也是黄帝始都城邑穷桑的佐证。

穷桑:又甲骨文,崇、龟、穷、桑、甘、鼋、震、蒙形字B15925一B15942。所以山东临沂蒙山,龟蒙、太山、甘山、穷山区域平邑县称为穷桑。又穷桑颛顼国故城在平邑县境内,有省遗址标牌。正与《帝王世纪》《山海经》《郡国志》等文献的穷桑颛顼城、穷桑西射曲阜、穷桑地域名吻合。

蒙山南麓遍植蒙桑。上对穷桑一词,利用阴阳八卦,五行。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原理,其中“穷”

太极而穷极,穷极而太极、五行‘阴阳之无穷’。又关键字桑:箕星之精,为二十八宿之东方。又桑为荑,称荑桑,指桑为荑,以东方为夷,为东夷。又叒、扶桑汤谷。穷桑在鲁北,鲁北在蒙山;又黄帝正妃嫘祖为种蚕养桑祖先;这正与晋郭璞在为《山海经》“甘渊”作注时说:“水积则成渊也。”......海外东经云:“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即此,亦即少昊鸟国建都之地。尸子(孙星衍辑本)云:“少昊金天氏邑於穷桑,日五色,互照穷桑”此也。所谓甘渊、汤谷(扶桑)、穷桑盖一地也。”[ 袁珂,《山海经校注》,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91页。]

“穷桑在鲁北”:鲁国疆域东西长,北邻蒙山,蒙山前有齐鲁村,齐鲁地古庙,蒙山北麓商代为纪、燧之地;周代为郕国、纪国、莒国、杞国等,后为齐国版图。所以山东称齐鲁大地,如更经典,笔者认为山东可称穷桑大地,或沂蒙山大地。

黄帝生于曲阜寿丘,东夷人。黄帝称帝在蒙山之阳穷桑“颛臾国”而后迁都曲阜或曰穷桑曲阜,这说明穷桑不是曲阜,穷桑为临沂蒙山区域,但蒙山为东西走向主余脉达曲阜北凤凰山、九山、龙门等山,曲阜在西,穷桑蒙山至高峰龟蒙顶在东,两地距离几十公里。说曲阜或曰穷桑也可,曲阜

这正于《山海经》:“此地穷桑之际,西射之南”吻合。这也证明《山海经》的西射之南的可信度。对关键词“穷桑”释证,可一目了然,黄帝出生地曲阜寿丘,称帝都为穷桑轩辕之丘,后为穷桑颛顼国,今平邑县境内有颛臾故城遗址。

三、禹之祖父颛顼出生及帝都考证

《史记•五帝本纪》载:“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 [汉]司马迁,《史记》,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第  页]

《山海经·大荒东经》载:“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儒帝颛顼于此,弃琴瑟。有甘山者,泔水出焉,生甘渊。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方韬译注《山海经》,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228页。]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载:“任、宿、须句、颛臾,风姓。实司太皞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 [清]韩路主编《四库全书荟要》卷一,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10月,第30页]

《水经注》载:“《郡国志》曰: 琅琊有临沂县,故属东海郡,有治水注之,水出太山南武县之冠石山。《地理志》曰:冠石山,治水所出。应劭《地理风俗志》曰:武水出焉。盖水异名也。东流经蒙山下有祠。治水又东南经至颛臾城北。     

《郡国志》:“县有颛臾城。” 

《论语·季氏》:季氏将伐颛臾。孔子曰: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社稷之臣,何以伐之?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便,近于费者也......。

以上文献,明确了颛顼的身份地位,是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他有渊博智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治国有方,以礼

仪专祀先祖伏羲(太皞);帝颛顼成长于东海附近大荒之中的谷地,两边是大山而中间为沟壑(浚河)。蒙山主脉从日照东海到兖州曲阜宁阳杏山止,全长800多里,从蒙山主峰龟蒙顶东费县处,伸出一道山脉牛石山,从颛顼城后边达泗水曲阜尼山、驿山。少昊之国颛顼城正处蒙山主峰龟蒙顶南麓之壑中;少昊颛顼在蒙山之中,是祭祀太皞的,有祭祀祠堂;帝颛顼出生地及帝都,与黄帝称帝处“穷桑”为一地。其中郦道元《水经注》考证结果:一是临沂东海郡,沂河有治水注之,水出太山(蒙山)南武阳县冠石山。治水东流经蒙山下有“祠’又东南经“颛臾城”北,再东经费县祊河注入沂河。通过治水流向而确定了祭祀太皞“祠”与“颛臾城”相对地理位置,近于费县。二是引用孔子与季氏对话以佐证“颛臾城、祠、南武阳县所在地在蒙山南麓,现平邑县境内。笔者实地考查治水、颛臾国、祠、南武阳、费、祊古遗址,迄今未有大的变动。关于颛顼及“颛顼国”详细资料,在《伏羲祠、颛顼国、大禹治水遗址》另有考证。

四、禹之堂伯父帝喾地望考证

禹之堂伯父帝喾为帝。《史记》载:“帝颛顼生子曰穷蝉。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  [汉]司马迁,《史记》,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第7页。] 帝颛顼生子,名穷蝉。但帝位没传给儿子,把帝位还给了黄帝的嫡长子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

从此后出现帝位禅让。黄帝正妃嫘祖生二子,长为玄嚣、次为昌意。[  [汉]司马迁,《史记》,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第9页。]黄帝的正妃嫘祖子孙一家肯定皆居黄帝始都城邑穷桑(颛顼)城。所以帝喾的出生地及帝都应是穷桑即颛顼城,为东夷人。

五、帝尧地望考证

禹之堂服兄帝尧。“帝喾崩,而挚代。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汉]司马迁,《史记》,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第2页。]帝尧者陶唐,黄帝之玄孙也。尧诞生穷桑颛顼城,后迁徙蒙山东海域,尧王始都东海岸 “ 尧王城”。“ 尧王城”遗址位于现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高兴镇南辛庄子村,其父为高辛,自身为南辛,都不离(辛)字。遗址北距日照市区约17公里,东距东海约5公里。遗址是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的都城,该遗址被发现于1934年。地层堆积以龙山文化层为主,兼有大汶口、岳石、商、周、汉等时代。是有着重要影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尧王城”东西宽约630米,南北长约825米,总面积约为52万平方米。文化堆积约2—3米。[ 日照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日照市志》,济南,齐鲁书社,1994年,第652页]遗址中心部分高出周围地面4—5米,自古至今一直被称为尧王城,帝尧为东夷人。注(1989年6月前属临沂地区日照县)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山东省人民政府立标志碑为证。

六、帝舜地望考证

禹之远族孙舜帝,《孟子》:“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人也。”[ 杨广恩注译  《孟子》,北京市,海潮出版社,2008年,205页。]

虞舜者,名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昌意父曰黄帝,以至舜九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 [汉]司马迁,《史记》,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第16页。]

舜帝是禹的远祖孙,黄帝的第九代后裔,关于舜的出生地颇有争议,但蒙山主峰前怀的平邑、泗水、曲阜一带,即汶、泗河源头地区,此处分布有历山、雷泽、舜帝庙遗址均与史书记载一致,这里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典型的龙山文化中心区域,越来越多的史学家认为这里就是舜的祖居地。

当帝尧之时,洪水滔天,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以求人,寻穷桑(蒙山)处,得舜,舜耕历山,鱼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在(蒙山穷桑历山氏)[]尧乃知舜之足授天下,重用舜,舜登用事二十年,摄政八年而尧崩。舜得天下为帝舜,舜提前执政八年,所以始都为今日照市(尧王城)是无可置疑的。

七、夏禹诞生地、治水功绩及登帝始城

(一)夏禹诞生地,其父鲧城:《康熙字典》引用《淮南子·原道训》:“夏鲧作三仞之城。一曰黄帝始立城邑以居”[ 清,《康熙字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12月第一版,第161页]。鲧祖父黄帝始立城邑为穷桑,鲧之父颛顼帝都城邑同是穷桑,城内有城,城外有郭,鲧在颛顼城内有城,城墙高三仞。此处的城应为后来的颛臾城,按常理,夏禹应诞生在父母所生活的颛顼城内。结合上文,迄今在平邑县东北颛

臾村颛臾城遗址东北处仍有村称“元郭村”,无疑为“一城一郭”的历史遗留。

(二)治水功绩。《史记·夏本纪》:当帝尧之时,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瞬。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視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尚书·禹贡》: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

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艺;......浮于淮、泗,达于河。[  [清]韩路主编《四库全书荟要》卷一,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1页]  

以上文献说明舜帝举荐大禹治水,禹有大智慧有雄才谋略,治水有功于天下,笔者在拙作《临沂蒙山三古——大禹治水》已作大量考证:特别对“淮、沂其乂,蒙、羽其艺做了论证:大禹首先对自家门前的淮河、沂河治理,淮沂两河治理后,从临沂蒙山至蒙山支脉东海羽山获得大片土地耕种桑稽。秦汉时期《郡国志》《郡县志》载:蒙、羽、淮、沂,故属东海。蒙羽之间沧海变桑田,为蒙羽其艺。所以沧海变桑田,一成语是来自大禹治水。夏禹治水实际在兖、徐二州,

兖徐区域海拔几十米,梁州西方甘肃、青海、西藏等几个省,海拔都在三四千米,汇聚的洪水,飞流直下三千尺,裹挟着万吨泥沙东流到兖徐二州九河及淮河流入东海,每天有万吨泥沙积存在兖、徐流域,其中淮河是通往东海唯一主干道被积堵,使徐兖二州洪水横溢,成为汪洋。大禹治水是在兖、徐二州疏通大量泥沙,让洪水疏通道东海。那时生产力低下,故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三)夏禹登帝始城,“夏禹,黄帝之玄孙,颛顼之孙,鲧之子。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史。”[  [汉]司马迁,《史记》,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第10页。]

大禹治水对天下人民有重大贡献,而称(禹贡)受天下人民的爱戴,所以舜帝禅让帝位于大禹。舜死后,舜之子商均于阳城(临沂蒙山之阳,武阳崮城),天下诸侯皆去“武阳崮城”朝拜禹登天子之位,国号曰夏后,姓姒。

释:文献其中的关键词字非常重要,夏禹的“夏”字是有根源的,据《尚书·禹贡》:“济、河惟兖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雍沮会同。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阙土黑坟,阙草惟繇,阙木惟条。阙田惟中下,賦贞,作十有三载乃同。阙贡漆絲,阙筐织文。浮于济、漯达于河”[ [清]韩路主编《四库全书荟要》卷一,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1页 ]

释文中兖州有“雷夏既泽”九州中的兖州是“后天八卦”

中的震方,震为雷,雷即夏。这明确大禹故里是兖州(八卦震东方)为夏地,大禹为东夷之畎(quǎn)夷人。

大禹始都 临沂蒙山之武阳故城(禹王城)图1、2山东省历史地图集(远古至清)。

小结

以上以史记文献确定了黄帝、玄囂、昌意、颛顼、帝喾、尧、禹是一家五代。其中黄帝正妃嫘祖生二子,长玄囂、次昌意。长玄囂生娇极,娇极生帝喾、帝喾生尧。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大禹。明确了一家五代的关系。又通过《帝王世纪》《山海经》《史记·五帝本纪集解》《郡国志》等文献记载:黄帝出生地曲阜鲁东门北寿丘,在穷桑地称帝位而后徙曲阜。其中“穷桑”一词,笔者利用《易》学八卦五行、训诂、甲骨文及相关历史文献释穷桑:“穷桑”为蒙山,穷桑颛顼国,在临沂蒙山南麓今平邑县区域。综上论述,黄帝称帝穷桑颛臾(顼)城,颛顼子鲧、孙禹,一家三代居住在颛顼城。故穷桑颛顼城(位于今临沂市平邑县)是禹的出生地。


作者介绍:张维保,系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人,山东平邑县蒙山河洛与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政协第十届平邑县委员会委员,曾在“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硕士研究生班”进修学习。联系电话:15866441291

王春锋,平邑县政府法制局科长,平邑县文史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


全部评论(0)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